找到相关内容283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绝对论

    停止,即是把思想感觉完全消灭,当时的境界很可怕,是无知的,除呼吸还未停止外,其它都好象是木头,空空洞洞,什么都不存留。(叔本华的,不过是理论上的,中乘的是实际上的。)   由实验所得的&...即一念无明),其中也有人推论到始无明。但尚未有人能达到究竟绝对。这一切都是不懂实行的路线而只靠脑筋推理,所以月溪法师用释迦牟尼的辩证法加以证明,并介绍实行方法,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传授的直接禅法。如果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646420.html
  • 《起信论》与扶南大乘

    另一译本──《法界体性分别经》,可以推定为 与《起信论》的本、始觉有关。如《大乘起信论》说︰ 本觉义者,对始觉义说,以始觉者即同本。始觉义者 ...众生的不觉,引向于 而说始觉,其实觉体本来如此,平等不二的。本,始觉的 安立,可说是非常特出的,应与《法界体性分别经》有关 ,如经上说︰ ...

    释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346584.html
  • 初期佛教之“我”论

    众生对五蕴观,没有“正慧”而起的邪见。 没有“正慧”观照下,任何论断都难免是邪见或戏论,佛陀说:“邪思惟时,即被结缚;正忆念时,即便解脱。何以故?诸比丘!思惟有我,是为邪思;思惟无我,亦是...我所”“我执”“我慢”“灵魂”(梵我)之劣义。佛陀不反对使用作为假名的“自己”之“我”。他指出有关“我”之种种邪见及其产生的原因,而主张离于常、断、有、两边的中道的无我论。但他也提醒弟子不要住著于“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247033.html
  • 论庐山慧远法师的念佛禅观

    调息入禅定,使人息灭一切感觉意念,从而达到冥然的程度。这种禅法要求调息止意,与中国道家的吐纳呼吸之术有相似之处。中国古代道家重视吐纳调息功夫,认为口吐浊气,鼻引清气,可以去病延寿。晋代,吐纳之法...燕国乘机举兵南下,同时南方东晋的北伐军也乘中原混乱之际挥戈北上,于是中原地区再次陷入战争的硝烟之中。《资治通鉴》记这时社会状况曰:“中原大乱,因以饥疫,人相食,复耕者。”352年,“邺中大饥,人相食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647142.html
  • 宗密大师学风研究(1)

    考试途中,偶然路过遂州(四川巴中)大云寺,看见道圆禅师,俨然若思而念,便向其问诣法要,颇能契心,如针芥相投,朗然若照而,乃从其法席而削染出家,承受教法。元和三年,依拯律师受具足戒。得戒后,有一天...谓依性说相,,即息妄修心;破相显性,   p. 232  即泯绝寄;显示真心,即直明心性。江汉殊流而同归智海,酸碱异调而共臻禅;至于空宗、性宗之别,顿悟、渐修之殊,莫不会其指归,开示正大道。于禅之层次...

    杨政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347541.html
  • 从佛家美学看周梦蝶诗作的体悟

    是一种体验,一种生活,日日相随而。因此,诗与禅的关系,除了创作上“以禅入诗”的普遍性之外,评论上也产生了“以禅喻诗”的诗论体系。台湾现代诗时代禅家之诗未见流传,出家人未曾以现代诗形式显示他们的悟境...功德的颂赞,或是对佛教义理的敷演,而禅门偈颂,则或为接引学人,或为悟道证体;早期偈颂理过其辞,质木文,而禅门偈颂则往往蕴含禅趣,颇有诗意。禅宗以为自性是不可说的,但有时又不得不说,遂往往以形象语状之...

    蕭水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747965.html
  • 佛教礼仪--丧葬礼仪篇

    ,当病人临命终时,应该告诉他,死亡不是消灭,也不是长眠,更不是烟飞灰灭,无知,而是走出这扇门进入另一扇门,从这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;经由死亡的信道,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去。佛经里面对于...结束,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,所以说"生死一如",要我们看淡生死,进而勘破无常。但是在大限将至之际,如何让病者身心安乐,苦而终,才是最实际的一种做法,这也就是所谓"临终关怀"。  《佛说无常经》说:老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0948469.html
  • 中国禅学史 早期禅法

    解脱法门,有去欲,恶不善法,有有观,离生喜乐观入初禅,便是解脱。或者灭觉灭观内主,一心观定生喜乐,谓入二禅,便是解脱。又除念、舍喜、住乐、护念一身、自知身乐,谓入三禅,便是解脱。或乐灭苦灭、先...果溯因,发现无明乃生死之源,更以智慧返照,断无明尽——至此,天色将晓,释尊与启明星,心星朗照,霍然悟明,得无上正等正。  这一过程,使释尊由禅思至禅思而成佛,成佛的经验为启迪众生的心智开方便门,因而...

    苏渊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348918.html
  • 从二十四圣到耳根圆通(2)

    触内地大之肉身,如截光影,了损伤。若有贤劫四佛及十方现在如来宣说楞严经,为一切众生,开示佛之知见地,即根中不生灭性,一乘寂灭场地,为诸佛这因地心,依此进修,可得果地。我就会先证明,和大众共修,作为...)以此为因地心,完成果地。逢果无量佛出世,经无量劫,现在佛座下,得到童贞之名,参预菩萨之位。尊者说:“佛问圆通,我以水性,不论内外、大小、远近,皆一味流通,别,悟水性空寂,本自在,证生法忍...

    普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849642.html
  • 早期佛教缘起思想要义

    所称不坏之本体,它非粗、非细、非长、非短、……无眼、耳、语、生力、生气、口、肚、内、外、不灭何物,无论何物亦不能消灭它。”[iv]《秃顶...还灭、中道、缘生   一、缘起法则与因果法则   缘起是释迦佛所的内容和所传的教法,缘起法则及其展开构成了早期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。   在佛教看来,缘起是宇宙人生的普遍真理。缘起的抽象表达就是...

    孟领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649738.html